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管理团队
校园风景
交通位置
优秀老师
优秀学生
学校意见箱
学校安全隐患举报
阳光德育
德育队伍
制度建设
主题活动
学生风采
德育培训
常规管理
教学教研
工作职责
>
教务工作
办事指引
计划\总结
学籍\招生
课程计划
科组工作
检查反馈
教研工作
书法课堂
名师工作室
家校合作
组织机构
爱心桥梁
活动动态
家校共鸣
校务公开
规章制度
行政管理
人事制度
财务管理
招生管理
招标公告
电话邮箱
其他公开
党团工会
工会
规章制度
活动动态
成果展示
政风行风评议
学校服务窗口
服务事项
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
教师发展
校本研修
课题研讨
成长档案
教师交流
教师微课
缤纷社团
团队工作
课程信息
社团风采
活动通知
安全法制教育
工作动态
法律常识
文件通知
安全法制教育视频
校园直播平台
校园节目点播
校园直播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
所有文章
>
家校合作
>
爱心桥梁
70分与90分的差距
2013/6/8 12:57:00 作者:()
70
分与90分的差距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困惑: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室,同一位老师,上同一堂课,甚至做同样的作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70分,人家的孩子90分?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刘坤指出,70分与90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20分的差距,而是表现出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带有本质因素的差异。而这一差异源于他们在“第三次学习”上的不同。
据介绍,学生学习知识可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可称为“第一次学习”,更多的表现为接受性的学习;“回家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消化与记忆;而此后的知识深化过程便是“第三次学习”,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梳理和举一反三的升华。经过前两次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基本知识,并能够简单应用,基本上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仅有这两次学习,知识还只是机械地存贮在学生的大脑里,而且不系统,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遗忘率也高。而“第三次学习”才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
所谓“第三次学习”,是在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学习的深化过程。首先,要对基本概念、定理在弄清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理解成记忆,是内化成本领,而不是光靠死记硬背。然后,要对以往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前两次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明理”的境界。
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第三次学习”的重要性,以为上课听好了,作业做完了,似伞完成了学习。而家长又不了解“第三次学习”如何来进行,买来许多课外辅导材料,一味让陔子埋在习题堆里。由于不得法,这些努力充其量是对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机械重复。一些学生尽管可以把习题做得滚瓜烂熟,对题型了如指掌,但成绩却总是在70分左右徘徊。这是因 机械操练能散发的能量极为有限,重复作业产生的提高幅度狭窄,不通过内化知识很难转化为能力。据对优秀生的调查,他们取得的成绩并不是靠大量的习题堆积起来的。关键在于他们在课后能够找到那些深入理解的知识点,会进行比较,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即有效进行了“第三次学习”。这种“第三次学习”,实际上是学习上的“智慧学”,学习归根结蒂是学习聪明,知识应当成为走向聪明的桥梁而不是束缚思想的枷锁。
关 闭
文章二维码分享
你是第
位访客
共
篇文章
关键字搜索